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,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[送心]
【前言】
她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,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,曾在中组部担任副部长,丈夫也是官至正国级的重要领导人。
令人惊讶的是,他们的儿子却甘愿放弃优越的条件,选择当一辈子农民。
那么,这是怎么回事?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?
【革命萌芽】
1911年4月的一天,湖南宜章县曾家迎来了一位新成员:曾昭学。
在这个书香门第里,尽管家境清贫,父母却格外重视对女儿的教育,在父母的悉心培养下,曾昭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。
在这所颇为进步的学校里,曾昭学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思想,她积极参与学生运动,反对封建礼教,呼吁男女平等,渐渐地,一颗革命的种子在这个年轻女性的心中发芽了。
1926年,已经成为学生领袖的曾昭学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: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为了表明“立志成才,为国为民”的决心,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“曾志”,年仅15岁的曾志,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。
师范学校毕业后,曾志被组织安排到衡阳农民协会工作,在那里,她结识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。
夏明震当时是衡阳地委的组织部长,也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,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很快坠入爱河,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革命婚礼。
1928年,夏明震在湘南暴动中英勇牺牲,年仅17岁的曾志成了寡妇,此时曾志已经怀有身孕,丧夫之痛并没有击垮她,反而让她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,曾志咬紧牙关,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党的工作中去。
曾志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后,一个特殊的任务交到了曾志手上,而此时,她的儿子只有三个月大,无奈之下只能将孩子寄养在战友家。
后来她调到中共湘南特委工作,在那里,曾志认识了彭湃、蔡协民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,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。
好景不长,由于叛徒出卖,曾志不得不离开湖南,辗转来到井冈山,井冈山上,正是毛主席、朱老总等领导创建工农红军、打响武装斗争第一枪的时候。
面对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,曾志与战友们并肩作战,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,也正是在这个时候,曾志与蔡协民的感情,慢慢地从革命战友发展成了恋人。
命运似乎总爱与革命者开玩笑,就在两人情投意合之时,曾志却突然接到了去福建武夷山的调令,而蔡协民,则被留在了井冈山,两颗紧紧相依的心,就这样被战争生生拆散。
曾志和蔡协民的爱情,又将经历怎样的考验呢?
【井冈山上的红色浪漫】
告别了井冈山,曾志只身来到了福建武夷山,在那里,她担任闽西特委妇女部长,负责当地的妇女运动,尽管远离了爱人,但曾志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。
而“九一八事变”的爆发,让中国的局势变得更加动荡,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形势,党中央决定将各苏区的力量集中起来,一起抗日,曾志接到命令,去江西中央苏区报到。
就在曾志即将离开福建的时候,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她的面前:那正是阔别已久的爱人蔡协民!原来,蔡协民也接到了去中央苏区的调令,两个人又一次重逢了。
来到中央苏区后,曾志被任命为总政治部的妇女部长,在那里,她与毛主席、周总理等党的领导人共事,这更加坚定了她的革命信念。
曾志和蔡协民的感情也在共同的战斗中日益深厚,两人很快就走入了婚姻的殿堂,而革命战争的残酷,1934年4月,在一次任务中,蔡协民被叛徒出卖,不幸牺牲。
同年,在福建厦门,她和陶铸以夫妻名义一起开展革命工作,随着感情加深,后来二人结成了夫妻。
【为新中国建设鞠躬尽瘁】
1949年10月1日,新中国终于成立了,曾志也结束了长达15年的地下工作,重新回到了阳光下。
1951年,在党组织的批准下,曾志接到了去武汉工作的调令,在那里,她担任了武汉市委书记的职务。
作为一名老革命,曾志深知建设新中国的任务非常艰巨,她立即投身到了工作中,带领武汉人民努力恢复生产,重建家园。
在她的领导下,武汉的工业、农业和文化教育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可是命运再一次与曾志开了个玩笑。
1966年,一场更大的风暴席卷全国,作为老干部的曾志和陶铸,都受到了冲击和批斗,他们被打成“走资派”,蒙受了巨大的屈辱和痛苦。
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曾志一家也遭受了巨大的磨难,她和丈夫被关押审查,女儿陶斯亮也受到牵连,一个曾经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家庭,就这样被无情地打碎了。
【儿子的特殊选择】
“风暴”结束后,曾志平反昭雪,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。
1977年,她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,负责全国的干部工作,在这个关键时期,曾志为拨乱反正,选拔和培养新的领导干部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而丈夫陶铸,1965年8月,才成为政治局常务委员,在1967年便被迫害致死。
更让曾志没有想到的是,她失散多年的大儿子石来发,竟然成了一名普通农民。
原来,早在解放战争时期,曾志就将年仅3个月的石来发托付给一位姓石的战友抚养,之后,曾志因为工作调动,再也没能见到儿子。
而石来发,在老乡的抚养下长大成人,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,即使后来知道了自己的身世,他也没有选择去城市寻找母亲,而是安心地留在了农村。
1951年,得知儿子的消息后,曾志万分激动,她马上赶到儿子所在的村庄,睽违几十年后,母子俩终于相认,抱头痛哭,但让曾志没有想到的是,儿子并不愿意离开农村。
石来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几十年,这里的父老乡亲待他如亲人一般,他不想离开这片土地,不想抛下庄稼和牲畜,于是请求曾志允许留在这里安度晚年。
曾志听后,心中百感交集,作为一名母亲,她当然希望儿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,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她又深深理解儿子的选择。
她明白,儿子虽然没有成为国家干部,但他扎根农村,为农业生产做贡献,同样是在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。
最终,曾志尊重了儿子的意愿,她没有强求儿子离开农村,而是经常抽时间去看望儿子,为儿子和儿媳妇送去生活用品,在她的支持下,石来发一家虽然生活简朴,但非常幸福美满。
【结语】
曾志的一生,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,她经历了战争年代的血与火,也见证了和平年代的建设成就。
她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,也为儿子的平凡选择给予了理解和支持,这就是曾志,一个伟大的革命者,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。
安化纪检监察 2024年09月19日 《她是中组部副部长,儿子却在井冈山当了一辈子的护林员……》的报道
PS: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,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同时,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,不由本站实际控制,收录时,该网页上的内容,都属于合规合法,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,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相关标签: # 革命
评论列表 (0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