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6 年 8 月 9 日,王铁成原名王铁城,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家庭,父亲经商,家境颇为优越。当时,他们一家居住在北京市东城区的演乐胡同,这里紧邻本司胡同,周围居住着众多京剧演员和伴奏人员。每天,悠扬的丝竹之声在胡同里缭绕,年幼的王铁成就在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围中耳濡目染,渐渐地迷上了京剧。
王铁成的父亲是京剧票友,思想十分开明,他十分支持儿子学习京剧。1950 年,14 岁的王铁成在父亲的带领下,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奚啸伯为师。奚啸伯原名奚承桓,出生于北平,是京剧 “奚派” 的创始人,与谭富英、马连良、杨宝森并称京剧四大须生 。
在跟随奚啸伯学习的三年多时间里,王铁成潜心钻研京剧老生这一行当,学会了《斩黄袍》《宝莲灯》《四郎探母》等多部经典京剧剧目。他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,不仅掌握了精湛的技艺,更培养了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。
王铁成多才多艺,兴趣广泛。除了京剧,他还通过收音机学习马三立的相声、骆玉笙的京韵大鼓。他将大量的精力和心思投入到文艺领域,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学业。高中时期,王铁成留了两次级,以至于比同班同学大两到三岁。
1961 年,怀揣着对表演艺术的热爱,王铁成准备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。然而,他此前并未接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,一时也难以找到辅导老师。于是,他想出了一个办法,花 1 块钱买一张票,前往北京人艺观看话剧。他一连去了 10 多天,反复观看《日出》《茶馆》两部话剧。在观看过程中,他仔细观察演员们的表演,学习他们的表情、动作和台词处理。
也许是他的这份执着和努力得到了回报,1961 年,王铁成成功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。这一届共有 300 多人参加考试,最终却只录取 18 人,这足以证明王铁成的优秀。
入学后,王铁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由于没有表演基础,他生怕自己因为成绩不合格而被劝退。在大学四年的时光里,他始终在刻苦练习,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。
1965 年,王铁成终于顺利从中戏毕业,被分配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(前身为中央儿童艺术剧院),成为了一名演员,从此踏上了他的演艺之路。
演艺起步:在磨砺中寻找机会
进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时,王铁成已经 29 岁,对于儿童剧来说,他的年龄偏大,无法扮演小孩,只能从跑龙套开始。在一些儿童剧中,他常常扮演树、电线杆、假山等道具,偶尔也会出演没有台词的警察,或者街边低头钉鞋的修鞋匠。
在那个年代,29 岁还未婚属于大龄青年,家人十分担心王铁成的婚恋问题,四处托人给他介绍对象。王铁成的姐姐在北京一所中学担任音乐老师,父母便将给弟弟介绍女朋友的任务交给了她。
王铁成的姐姐经过一番仔细考察,决定将自己的女同事闫莉莉介绍给弟弟。闫莉莉比王铁成小两岁,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,也是北京人。她的父亲是著名作曲家闫述诗,其创作的爱国歌曲《五月的鲜花》作为电影《青春之歌》的插曲,影响了几代人,至今仍被广泛传唱。此外,闫述诗还创作了《毕业歌》《木兰还乡》等脍炙人口的歌曲。新中国成立后,闫述诗在北京市第 26 中学担任数学老师,1963 年,他在北京病逝,享年 58 岁。闫莉莉的爷爷闫宅仁是著名数学家,她出身书香门第,性格文静典雅,很有涵养。
几天后,在王铁成姐姐的安排下,两个年轻人在北海公园相亲。初次见面,他们彼此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。随后,王铁成与闫莉莉开始有了来往。
然而,1966 年特殊年代的到来,给王铁成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。王铁成的父亲在旧社会经商,因此遭受了不公正待遇。他们居住的大房子被没收,一家人被迫离开,只能轮流在亲戚家借宿。
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,时间一长,亲戚们的态度也渐渐发生了变化。自尊心很强的王铁成不愿再看别人的脸色,便从亲戚家搬了出来,住进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公厕旁的草棚里。
晚上,王铁成和衣躺在单薄的褥子上,听着远处传来的打砸声,心中满是悲凉。一次,闫莉莉来到草棚给王铁成送吃的。王铁成觉得自己身处困境,没有能力给女友幸福,便向她提出分手。
但闫莉莉态度坚决,她对王铁成说:“这辈子我赖上你了,你今后去哪里我去哪里。” 王铁成听后,感动得热泪盈眶。为了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坚定,闫莉莉主动提出结婚。
1967 年 5 月,王铁成与闫莉莉在北京组建了家庭。但他们没有婚房,也没有举办婚礼,王铁成结婚仅仅花费了 10 块钱。婚后,闫莉莉住在娘家,而王铁成不愿给岳母添麻烦,依旧住在草棚里。夫妻俩虽然近在咫尺,却无法生活在一起,这种分居状态持续了两年多。
1969 年,王铁成的父母恢复了正常待遇,单位在筒子楼里给王铁成分了一间 15 平米的房子。拿到房间钥匙的当天,王铁成就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,将闫莉莉从岳母家接回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。
家庭困境:在爱与责任中坚守
1970 年 3 月,王铁成被下放到农村劳动,此时闫莉莉已经怀孕,只能独自照顾自己。那时,王铁成每月的生活津贴仅有 14.8 元,他在农村省吃俭用,将津贴全部寄给妻子,希望她能加强营养。
这年 12 月,闫莉莉在北京生下儿子王蔚平。初为人父的王铁成满心欢喜,然而,儿子出生一周后,闫莉莉发现宝宝有些异常,他一声也不哭,两眼直直的。闫莉莉赶忙带儿子去医院检查,结果却如同一记晴天霹雳 —— 孩子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。
这个消息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,王铁成夫妇将两边父母请到家里,商量如何处理这个问题。当时孩子感冒了,小脸烧得通红,三位老人建议不再给孩子治疗,让他自生自灭,过一两年,王铁成夫妇再生一个健康的宝宝。其实,医生也曾对闫莉莉说过类似的话,甚至还有病友家属劝她将孩子丢到孤儿院门口。
听了这些意见,闫莉莉忍不住哭泣。王铁成则坚定地表示:“孩子是我和莉莉的骨肉,我们要将他养大。” 闫莉莉也哽咽着说:“孩子也是一条生命,我怎么忍心让他自生自灭?小狗小猫在家里养久了都有感情,何况是自己的孩子?”
王铁成与妻子心意相通,他们决定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,都要将儿子养大。此后的几年里,为了给儿子治病,王铁成夫妇吃尽了苦头。当时王铁成每月工资 64 元,闫莉莉月薪 35 元,夫妻俩的工资几乎都用在了儿子的治疗上。
先天性智力障碍难以治愈,王铁成夫妇只能尽力治疗由病源引发的其他疾病。为了给儿子治病,他们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,甚至连王铁成的棉衣棉裤都脱下来卖了。
1977 年,王蔚平已经 7 岁了,经过 7 年的治疗,他的身体虽然没有其他毛病,但智力依然低下。王铁成夫妇决定再孕育一个孩子,他们这样做并非嫌弃儿子,而是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,儿子能有个亲人照顾。
1978 年,王铁成夫妇在北京生下了一个女儿。女儿出生时,王铁成夫妇压力巨大,当院方检查后告知他们孩子一切正常时,他们喜极而泣。
演艺转折:在事业与家庭间平衡
王铁成夫妇收入有限,养育两个孩子的负担十分沉重。1978 年,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,王铁成开始接拍影片,在《报童》《大河奔流》《李四光》中饰演 “周总理”。
王铁成的五官与周总理有多处相似之处,而且他凭借精湛的演技,演出了周总理的神韵,将总理的形象塑造得逼真传神,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。但在那个时候,拍电影没有片酬,王铁成依然只能靠微薄的工资养家。
1984 年,在亲戚的介绍下,闫莉莉前往香港打工,王铁成则带着一双儿女留守北京,夫妻俩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。生活的压力让王铁成手忙脚乱,幸好母亲经常过来帮忙。
闫莉莉在香港一家化妆品公司担任推销员,每天工作长达 11 个小时。为了省钱,她不吃早餐,中午外出见客户口渴了,连一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,只能去公园里喝自来水。
在这期间,王蔚平患上了中耳炎和白内障,这让王铁成痛苦不堪。他先带着儿子治好了中耳炎,随后又送儿子去医院做了白内障手术。儿子从医院出来后,小心翼翼地对王铁成说:“爸爸,我能看清楚你的眉毛了。” 听到这句话,王铁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,放声大哭。他觉得儿子小小年纪就遭受了这么多磨难,自己却无能为力,内心充满了愧疚。
1990 年,闫莉莉在香港打了 6 年工后回到北京,王铁成终于结束了与妻子的分居生活。闫莉莉在香港挣了一些钱,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里的经济条件。
上世纪 80 年代,王铁成的演艺事业逐渐走上正轨,他先后在《西安事变》《风雨下钟山》《金陵之夜》《火龙》《宋庆龄和她的姊妹》等影视剧中饰演周总理。1992 年,王铁成凭借影片《周恩来》,荣获第 12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,及第 15 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。至此,媒体和影迷公认王铁成是扮演 “周总理” 的第一人。
王铁成红遍全国后,又主演了《周恩来伟大的朋友》《李知凡太太》《周恩来万隆之行》《郭兰英》等影视剧。
2000 年,王铁成夫妇的儿子已经 30 岁了。由于疾病的影响,他无法恋爱结婚,生活也不能自理,一直由王铁成夫妇照顾。
晚年时光:对家人的牵挂与不舍
王铁成的家只有 15 平米,十分拥挤。1999 年,北京市顺义区开始开发,王铁成在农村买了一块地,自己建了一栋房子,一家人搬到京郊顺义生活。
后来,王铁成从医生那里得知,儿子先天智力残疾可能与父母有一定关系,这让他一直对儿子心怀愧疚。30 多岁的王蔚平,智力仅相当于几岁的孩子,但王铁成从不厌烦他。为了丰富儿子的生活,王铁成教儿子敲打京剧中的小锣,教他弹钢琴,还教他骑电瓶车。
2005 年,王铁成介绍儿子在 3 部电视剧中跑龙套,王蔚平在剧中饰演智力残疾的人爬楼梯、骑车等简单角色。每次儿子在现场表演时,王铁成就坐在旁边守护着,看着儿子的表演,他一次次泪眼模糊。他心里想着,要是儿子智力正常,现在或许早已结婚生子,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。
王铁成的女儿结婚成家后,王铁成和妻子都已 70 多岁,老两口没有请保姆,而是自己在家里悉心照料儿子的生活。
2016 年,王铁成 80 岁了,儿子也 46 岁了。儿子一直未成家,也没有孩子,这让王铁成十分担心他的未来。女儿安慰他说:“爸爸,你和妈妈放心,以后我会照顾好哥哥,不会让他受委屈。”
进入耄耋之年后,王铁成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和脆弱。儿子喊他 “爸爸” 时,他会流泪;儿子给他递拖鞋时,他也会流泪。他总觉得自己给予儿子的爱还不够多,想为儿子做更多的事情。
2023 年,王铁成患上了多种老年病,多次进出医院。每次他从医院回来,儿子都会走到他身边,轻轻喊他 “爸爸”,然后抚摸他的手背。这时,王铁成总是老泪纵横。病中的王铁成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。
2024 年 6 月 21 日 22 时 22 分,王铁成在北京病逝,享年 88 岁。他的离去让家人悲痛万分,闫莉莉也已 86 岁,患有多种老年病,心中满是悲痛。但为了女儿和儿子,她选择坚强地面对生活。
PS: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,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同时,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,不由本站实际控制,收录时,该网页上的内容,都属于合规合法,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,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评论列表 (0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