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经济秩序正经历百年变局!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,印度隐隐嗅到“超越中国”的机会,白宫放消息说:即将开启印度之行的万斯将得到印总理莫迪亲自接见。很明显,特朗普把印度当成了又一个必争之国,此时,中国驻印大使也主动抛出合作橄榄枝。这场大国博弈中,中印是竞争还是携手?答案关乎亚洲格局,更牵动全球经济未来。
日前,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接受了印度权威媒体的采访,把中印关系的未来摆在了台面上,毫不含糊。在采访中,徐飞洪打开天窗说亮话,摆明了姿态,把莫迪关心的3件大事,一一都讲清楚。
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高达145%的关税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美国对印度的关税税率仅为26%。这种税率差距,让印度部分决策层与经济界人士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会为降低成本、规避关税壁垒,将生产环节大量迁移至印度,进而为印度带来产业升级与经济腾飞的契机。
他们乐观预估,这将成为印度制造超越中国制造的转折点。但印度这种天然的乐观心态之下,却忽视了美国关税政策的战略意图。
美国政府之所以发动关税战,核心目标远非单纯缩减贸易逆差,而是试图迫使中国的产业链回流美国。美国政府清醒认识到,掌握高端制造业的完整产业链才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。
在此背景下,美国与印度在吸引中国产业链转移方面,本质上是竞争关系而非互补关系。一旦印度成为中国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,其庞大的人口规模与潜在工业化能力,必然会引发美国的警惕。从美国过往的经济外交策略来看,任何可能威胁其工业优势地位的国家,都难以避免被纳入战略打压范畴。
印度将关税战视为超越中国的机遇,更多是基于短期利益的片面认知,未能从全球产业竞争的长期视角审视自身处境。
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,同时也是重要的制造业大国,在现今复杂的地缘政治下,中印携手能够形成强大的经济合力。
首先中印在产业链上具有显著的互补性: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、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与庞大的消费市场;印度拥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、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以及在软件信息等领域的独特优势。
这种互补性使得中印合作在多个领域存在巨大潜力。在制造业领域,两国可以联合打造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,共同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;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中国成熟的工程技术与印度庞大的建设需求相结合,能够推动区域互联互通;在数字经济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,双方的技术交流与市场合作,也将为全球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其次,中印合作将大幅提升两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。当两个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代表、制造业大国形成统一立场,就能在世界各个国际组织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,能够更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,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。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应对美国关税挑战,更能为两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争取更有利的位置。
这在近期徐飞洪大使的采访中也能看出一二。
长期以来,中国在外交上始终走的是“温和派”风格,讲究润物细无声、讲究光环背后的实力运作,可徐飞洪大使的这次表态让人眼前一亮,不再委婉反而直接架起“谈判桌”,打开天窗说亮话,该说的都说,该挑明的也挑明,把中印关系的未来摆在了台面上,毫不含糊。
大使的一番言论,既点明了中印之间的一些摩擦与问题,也明确了中方的底线与态度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徐飞洪这番话不仅抢占了外交主动权,还在舆论场上打开了另一扇窗,不少国际观察者纷纷感慨,中国不仅懂自己,也太懂印度了。
言归正传,莫迪到底想要啥?表面上,莫迪一直摆出一种“不卑不亢”的态度,似乎印度在国际事务里玩得极其自信,手握筹码,但实际上,真相可没那么简单。
这几年印度的外交表现,尤其是对中美俄三方的态度,简直像在走钢丝,一边摇摆,一边讨价还价,印度想要什么?那可太明显了,国际地位大大提高,经济快速增长模式,军事实力能强。
可问题来了,莫迪显然知道单打独斗不现实,所以他一直在各大强国之间试图找一条“平衡之路,一边跟美国拉关系,争取军火、技术支持,一边又跟俄罗斯打交道,试图守住传统盟友地位,而对中国的态度,更是一套复杂的公式。
从本质上看,莫迪的算盘不是准备跟谁死磕到底,而是试图充分利用周围的“环境”来实现自己的国家目标,说白了,他想从中国这里要经济好处、贸易机会和系统技术支持,同时尽可能避免在边境问题上落下口实,但与此同时,他又不能表现得过分“亲中”。
毕竟需要安抚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,国际上也想争取更多话语权,这就是印度的小心机,看起来是独立自主,其实呢,就是四处讨巧。
徐飞洪的行动就是揭开了印度的“遮羞布”,打破了那些表面话,直击问题本质。
毕竟,中印之间的矛盾,很大程度上是印度对中国的一种“角色焦虑”,两国在经济上其实是利益交叠,互补性更强,但是边界上的争议和地缘政治,让两国关系时不时就遇冷一下。然而现实是,现在无论从经济到政治,再到军事边界,中印之间的关系注定不能简单归类到“冷战思维”里,但也绝不能忽视两国之间存在的矛盾。
徐飞洪的讲话,实际上已经点明中国对印度战略的清醒认识:我们明白印度的意图,你莫迪拿着棋盘,也得摆清楚自己的分寸。
这是一种公开的提醒,也是一段非常务实的表态,外交场上,没有永远的朋友,也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利益的权衡,美国那边即使再闹腾,也不影响中国的计划,而美国只是一个国家,并不是全世界。
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,消费潜力巨大,近年来印度的辣椒、铁矿石、棉纱线等产品对华出口持续增长,充分证明中国市场对印度经济的重要性。
在中美之间,印度如果盲目追随美国的关税政策,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,不仅会错失与中国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,还可能陷入美国主导的地缘政治博弈,损害自身利益。而中国欢迎竞争,但坚决反对无休止的试探和捣乱,如果印度想真正成为地区强者,那就得拿出点实际行动。
如果说国际关系是场心理战,博弈的棋盘已经摆好了,徐飞洪的讲话是一次关键先机出手,印度若能从自身长远利益出发,积极回应中国的合作倡议,推动中印关系健康发展,将为自身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参考资料:
中国驻印度大使:希望印方重视中国在经贸领域关切,为中企营造公平、透明、非歧视的营商环境——界面新闻 2025-04-20
PS: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,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同时,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,不由本站实际控制,收录时,该网页上的内容,都属于合规合法,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,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评论列表 (0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