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家装行业知名企业东易日盛,由于资金链出现问题,致使全国1000多户家庭的装修被迫中断,拖欠金额达到1.63亿。
武汉的一位业主付款38万,却只改造了水电,工长、设计师集体失联。
更讽刺的是,这家巅峰时年营收42亿、品牌价值400亿的行业巨头,如今连总部大楼都被贱卖。
公司负债率飙升至97%,股价跳水,小米、万科等股东浮亏超5000万仓皇撤离,几万股民被坑惨了。
从中产最爱装修公司到欠薪跑路老赖,东易日盛的危机,砸碎了家装行业最后的体面。
1993年,建筑学科班出身的陈辉,想在北京接机关单位的工装项目,可他性格内敛,不会跟公家打交道。
刚好在此时,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,毕业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,供职于西安供电局的杨劲。
一个会技术,一个懂管理,二人一拍即合,认识七天就领证结婚,开启了夫妻创业之路。
1996年,国家大力发展住宅产业,陈辉敏锐嗅到商机,果断放弃工装,开始投身家装行业。
夫妻二人把自己的姓氏合在一起,取名为东易日盛家装公司,在北京百姓家庭装饰市场正式开门营业。
那时装修行业鱼龙混杂,材料以次充好、合同里藏陷阱等现象十分普遍。东易日盛采用“八级质量保障体系”,死磕品质和细节。
一次,陈辉给海淀区一户业主装修完工后,发现墙面有两毫米的误差,业主让他重做,但国家的合格标准是3毫米以内。
谁也没想到,陈辉二话没说,砸墙重做。为此直接损失了12万元,相当于当时北京一套房的首付。
这一锤砸下去,让东易日盛的名号,在北京装修界一炮打响。
严苛的品质标准,让东易日盛很快成为行业标杆,2000年公司销售额就突破一个亿,拿下了北京三成的家装市场。
2003年,苏州分公司成立,版图开始在全国蔓延。他们还在意大利等国聘请知名设计师,专攻高端装修,成了中产家庭装修的不二首选。
从区域走向全国,东易日盛凭借出色的品质和服务,一步步奠定了行业龙头的地位。
2014年2月19日,东易日盛在A股成功上市,成为中国“家装第一股”,开盘价26.01元,市值瞬间冲到43.2亿。
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资金优势,公司营收一路攀升,2018年突破42亿元,品牌价值将近400亿。
与此同时,东易日盛还在全国率先开启数字化转型,推出“真家”VR云设计系统,向科技家装全面进军。
小米科技、万科和链家等知名企业,也看好东易日盛的潜力,纷纷投资,助力其发展。
陈辉夫妇不仅实现了当初的梦想,还在中国家装界创造了百亿神话。
然而,可以共患难的夫妻,却未必能一同富贵。
2021年,东易日盛发布公告,公司共同实控人陈辉与杨劲离婚。
这对曾经的“神仙眷侣”分道扬镳,也意味着东易日盛的管理格局发生了剧变。原本由杨劲操刀的东易日盛,交由陈辉全面管理。
然而,陈辉接手后,东易日盛的经营状况却急转直下。
他先是大刀阔斧扩张店面,导致运营成本急剧增加。
2022年,东易日盛门店突破100家,覆盖全国30多个主要城市。可租金、装修费用、人员工资等运营成本也随之极速上升。
仅仅在2024年的前9个月,东易日盛的销售资金仅有4亿,管理费用2.4亿,再加上财务费用、数字研发费用,总成本却高达15亿。
这导致公司的资金链越来越紧张,去年第一季度就被迫关闭13家门店,因闭店涉及的客户违约金额,以及拖欠供应商的款项超过1亿元。
此外,陈辉力推数字化家装转型,却忽视了最根本的管理根基。
多地分公司出现管理人员“监守自盗”,私设账户截留装修款、倒卖公司材料,甚至另立门户带走客户。
这种失控的管理,也直接反映在财务数据上: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77.47%飙升至2024年一季度的97.13%,累计亏损高达10.7亿元,让企业游走在资不抵债边缘。
虽然公司声称“店面优化是正常调整”,但消费者投诉事件却屡屡增加。
仅无锡、武汉、郑州三地,就有数百业主遭遇付款后工程烂尾。
郑州的张女士在2023年12月与东易日盛签订装修合同,2024年5月却被告知公司资金链断裂,装修只能停工。
还有天津的陈先生,贷款50万,一个月要偿还3.8万元贷款,却要面临装修工程停工的窘境。
两年内,全国1792户家庭陷入工程停滞,未履约金额达1.63亿元。
这不仅让无数业主的装修梦破灭,也使得整个家装行业的信任危机进一步恶化。
除了自身问题,家装行业也在承受着外部的多重压力。
这几年,房地产销售面积持续萎缩,再加上精装房政策的实施,也让毛坯房市场萎缩了六成。
而疫情后消费降级更让客单价断崖式下滑, 2023年单店运营成本同比激增35%,利润完全无法支撑开店的成本。
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一针见血地评价:“传统的装修公司如果固守旧观念,必定会被市场无情淘汰。”
短短几年,东易日盛不仅赔光了之前的利润,还陷入了资不抵债的黑洞,甚至接连收到退市警告。
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在努力还债和成为老赖之间,创始人陈辉却选择了烧香拜佛。
他把办公室重新装修,在总部大厅摆上关公像,员工每天都能看到老总上香的身影。
求神不如求己,东易日盛终究还是得求生。为了回笼资金,不得不变卖资产。
去年12月,东易日盛的总部大楼以1.61亿元的价格被北京十纪海纳科技有限公司拍下,当初的起拍价为2.87亿元,整整缩水了将近一半。
曾经热闹的总部大楼如今变得冷清,招牌被拆,门可罗雀。
2025年3月,北京华著科技有限公司以3.45亿元的价格受让东易日盛的股份,顶着重整投资人的身份入局。
华著科技将运用算力资源,为东易日盛拓展数据家装服务业务,为公司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。
在寻求生存的同时,东易日盛更要找到未来发展的新方向。
首先应考虑内部省钱提效。
可以参考欧派家居的实践路径,通过智慧仓储系统实现全国3000家门店建材统一调度,物流成本直降18%,交付周期缩短30%的增效范本。
而更重要的,是遵循行业的规范化进程。
近期深圳开始试点装修款监管平台,业主的钱放在第三方监管,干完活验收合格才付款。
东易日盛作为行业老将,应该主动参与制定这些规则,比如公开施工进度、让业主随时查资金去向等等。
这既带动更多企业规范经营,也是在带领整个家装行业走向透明化、规范化的未来。
毕竟, 消费者渴望的,是透明、高效且性价比高的家装服务。
而如何让每一位消费者花最少的钱,住上最安心的房?这不仅是东易日盛,更是所有家装企业都应该深思的命题。
-END-
参考资料:
三联生活周刊《中产最爱的“家装巨头”跑路:装修也逃不过被“收割”?》
中国房地产报《被爆跑路,拖欠款项超2亿元,“家装第一股”东易日盛怎么啦》
网易财经《“家装第一股”陷债务泥潭:东易日盛资金链断裂真相》
作者:橘子皮
编辑:柳叶叨叨
PS:本站资源来源于网络,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同时,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,不由本站实际控制,收录时,该网页上的内容,都属于合规合法,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,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评论列表 (0条)